当前位置: 首页Home >> 专题栏目Special >> 正文

直面问题 主动作为——北外师生看“两会”系列报道一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03-09 [来源]:

3月9日下午,我校召开学习“两会”精神教师干部座谈会。来自院系和机关的9位教师干部代表分别从不同学术视角和研究领域,紧密结合学校综合改革实际,畅 谈了对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党委副书记赵旻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海燕主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实在

报告中不乏直观的数字、客观的问题、具体的措施,教师们纷纷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直面问题,讲的是百姓愿意听的话,突出特点就是一个‘实’字!”

“报告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比较务实,有好多指向,但都比较具体,比如‘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提法来源于基层建议,令人揣摩的词汇变少了。” 法学院丛立先教授表示,学校在制定综合改革方案以及各种计划时,也应该本着这种务实精神,聚焦具体的几件事,抓好落实环节。

“更加大胆地提出自我革命,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更加有信心地制造自己的装备,更加有气魄地树立好自己的大国形象。”党委组织部部长苏大鹏则用“四个更加”表示报告让人觉得很有底气。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孙磊谈到:“报告每一句话都有所指,提到的一些工作的确都在做。它展示给我们的问题不是原地的,是发展中的,正在进行的,使人们感到政府工作的不易。”

《政府工作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客观实际地指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对此,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海燕认为:“报告讲问题客观实际,不回避、不推诿。对政府的不足更是直言不讳,充分体现了坦诚清醒、直面问题的政府形象。”

推动国家战略进程,北外大有可为

对于北外来说,外交形势、开放政策常常是教师们关注的热点。教师们在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开放也是改革,必须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指导意见点赞的同时,也对报告中提到的“加快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印象颇深。

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杨建国认为,报告中“让中国企业走出去、走得稳”,为北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眼光,加强对对象国家和国际经济的走势走向的研究,加快国家战略亟需人才的培养。”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教师们也从国家大战略的推进过程中看到了北外大有可为的机遇。

“一路一带建设,构建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等都反映了周边关系在我国外交战略部署中的重要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认为,北外从建设亚非和欧洲两个语种群,到成立丝绸之路研究院,都表明了学校发展与国家对周边关系的重视是契合的。

国际关系学院张效民副教授也认为,未来中国外交最为突出的新常态,就是积极应对周边外交出现的一些新挑战,谋划更为紧密的睦邻关系。“对北外来说,这是个机会,应发挥好小语种优势,推动校内资源整合,开展区域与国别研究,打造北外发展的一个增长点。”

“‘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北外加强非通用语建设,尤其是有序增设相关语种,同时也需要学校不断输送通晓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性国际化人才,为国家做贡献。”国际商学院副教授蔡连侨说。

更大力度地推进学校综合改革

国家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关乎人们生活,学校也正在积极推进综合改革工作,教师干部们对报告中提到的“简政放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等印象深刻,认为其中蕴含的改革思维对学校正在进行的综合改革提供了思想引导。

“推进综合改革,应坚持中央提倡的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杨建国认为,报告中提到的各项改革举措蕴含着中央的改革思维,这对学校正在进行的综合改革具有重 要指导意义。学校应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一核心问题,突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丰富和扩大学科建设”等重要指向,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报告通篇贯彻改革这一主题,反复强调简政放权,令人振奋。”李永辉表示,学校应以大学章程建设为契机,大胆利用自身资源,激发院系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更加坚定,更有底气地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苏大鹏也谈到,学校应顺势而为,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研究扩大院系自主权,解决好最 后一公里的问题。

“报告抓住要害,具有创新精神和法治精神。”丛立先阐述了自己通篇读完报告的整体感受。他说,总理报告反映了政府作风的转变,对学校改革具有启发意义。学 校综合改革应直面主要问题,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创新改革思路,抓住“人才队伍建设”“大力鼓励学科创新”等关键点。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文化的笔墨很精练,但却释放了坚定、明确的信号,拥有广泛、深刻的内涵。教师们围绕人才培养、就业创业、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书香社会等多个教育文化热点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报告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孙磊说:“教师要做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 任感,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到国家的事业发展之中。”苏大鹏认为,学校在不断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就业观和创业观教育,提高学生的 创新创业意识,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教师们对政府的这种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做法纷纷表示赞同。“回顾自己成长过程,往往就是那么几本经典著作一直 在影响着自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孙磊倡导学生们多读一些有深度影响的经典名著。对此,英语学院教师宋颖也有同感,她说:“没有经典文化的输入,社 会就容易出现失范现象,在价值观方面容易迷失。”

针对报告中提出的“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姚胜认为,《中国日报》、《环球时报》和国内其它媒体关于两会报道的不同视角,对于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具有很大启发。英语学院教师宋颖则通过对国外和国内政府门户网站进行比较,指出海外传播应尊重受众需求,突出人文性。

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德语系教师徐丽莉结合自己研究课题,分享了德国、奥地利等国外关于职业教育的做法。她表示,国家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做法,是与当前我国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的。

为什么每年的两会都那么广受关注?党委副书记赵旻认为,两会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各种新思路新想法的交汇点,是社会的晴雨表,是交流思想凝聚智慧的平台。从 社会对两会的关注看,形成了会上与会外两个舆论场,百姓关注的那些事儿直接带到了政府高层决策的会议桌上,中央的部署和发展理念又传播到了百姓民间,开放 的思维似解冻的溪水,滋润着回春大地。他说:“这对高校的各项工作具有很大启发,我们要将学校的各项改革任务与教师需求、学生成长充分结合起来,始终立足 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以育人促进学校的发展。”

(记者 张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