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Home >> 理论学习Theory >> 学习动态 >> 正文

开启新征程 教育在路上——北外师生看“两会”系列报道二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03-15 [来源]:

3月1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也宣告2015年全国“两会”圆满落下帷幕。两会期间,我校师生对两会进行了密切关注。继3月9日各 院系干部教师通过座谈会畅谈学习两会感受之后,近日,陈琳、胡文仲、张中载、刘润清、殷桐生等5位教授接受了新闻中心的访谈,分别从“四个全面”战略部 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坚持立德树人等方面出发,畅谈了对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和对两会热点问题的看法。

 “四个全面”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关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最早由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提出,也成为2015年全国两会的主 旋律,贯穿会场上下、议题内外。老教授非常关注这一热点议题,一致认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 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谈到“四个全面”战略的重要地位,陈琳教授表示,四个全面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在新形势下的系列传 承。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刘润清教授说:“四个全面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着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 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刘润清教授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 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在德语系殷桐生教授看来,“四个全面”重要是因为它紧紧抓住了我国发展的主要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突出了生产力的引领作用,突出了生产力新的内涵,科学创新真正成了第一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指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大量的已 经不是增量改革,而是存量改革,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

他表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是抓住了上层建筑领域改革的关键,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治国理政的关键。“目前没有比建立法治更为重要的了,各类腐 败也无一不是同权力膨胀、权力滥用、权力没有被关进法治的笼子有着紧密的关系。一个执政党素质的好坏必然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党兴国兴,党廉国 廉,党强国强。”

教育要更加注重需求导向

每年的全国两会,教育领域改革都会引发代表委员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教授们在回顾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同时,也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仍然很艰巨。英语学院张中载教授认为,当前教育的发展没有跟经济的发展同步,仍然滞后于经 济的发展,与大国地位还不相符。刘润清教授也谈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还存在着深层次矛 盾。”

落实到高校层面,又该如何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张中载教授认为,要加快国际金融、法律等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助力企业走出去,跟国际接轨,参与国 际竞争。刘润清教授说:“要更加注重需求导向,而不是蒙着头、关着门、脱离社会需求办学。只有坚持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同向同行,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 更多的支持,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陈琳教授表示,北外要努力为国家亟需做贡献。他指出,当前学校要发挥传统优势,在非通用语种建设、中译外高级人才培养、对外文化传播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要做到,国家在有外语外事需求时,首先想到的是北外。”

针对两会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部署,英语学院胡文仲教授认为,北外应担负起服务国家战略的任务。他说:“从全球战略来看,还需要开设更多的语种。对于已 经开设的非通用语种则需要做好基础工作,包括教材、辞典、工具书等的编纂,积累经验,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和 地区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以出色的研究成果为‘一带一路’的推进服务。”

立德树人是根本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尤其是高校, 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会直接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教授们表示,立德树人,指出了教育最根本性的目的,我校应该结合外语教育教学的实际,将其作为下一轮教育 综合改革的来抓。

陈琳教授表示,坚持立德树人,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他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中贯彻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校全体人员,尤其是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另一方面,在语言教学中也要融入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比如,使学生在对外交流时能够 用外语准确地表达清楚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陈琳教授进一步谈到,外语教学改革要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目的有机统一的理念。不能只着眼于工具性目的,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人文性目的。他说:“一方面 要帮助学生掌握外语这门语言工具和交际手段,另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外语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外语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贯彻素质教育。当然, 也包括其他的各方面的智能教育。”

为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我校在外语教学的课程方面进行了结构性调整。英语学院张中载教授表示,当前外语教学不仅包括语法、口语等技能课程,还广泛 涉及文学、跨文化、历史、哲学等有关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这种新变化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必须的,也对教师如何育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张中载教授担任《西方古典文论》课程,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时,他从2008年金融危机讲到资本论,从剩余价值的发现讲到商品和资本,也会穿插讲起自己 在马克思墓前献花、在布鲁塞尔参观、抄写共产党宣言,以及在伦敦留下的脚印等亲身经历。“理论本身也可以讲得很生动。” 他提出,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讲述生动故事和亲身经历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爱听,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记者 张文超)